Skip to content

周鸿祎自述:我的互联网方法论(读后随记)

book_zhy

最近读完了《周鸿祎自述:我的互联网方法论》这本书,简单写点感想顺便放上书摘。

周鸿祎(yi第一声)这个名字,我开始还一直读成周鸿wei。他是360的老总,互联网的一个大佬。

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去读了这本书,读完以后,我对360这个企业改观很多。而且,这书里面谈到了很多周鸿祎的理念,我觉得是值得学习的。

在我原来的理念中,我一直觉得360是个非常流氓的软件。当然,这个观点的形成还是有些“猫腻”的,我是根据网上人们的评价来形成这种意识的,我个人本身并没有直接分辨360是否真的好坏的能力。

看到家里人用360的杀毒软件时,我总是带着一种鄙夷的口吻质问:“为什么要用360?”然后,我会把360卸载掉,可是没过多久我要发现360装了回来。不过,在读完这书以后,我对360的形象大有改观,可能一方面周鸿祎自己是老总的关系,他来介绍肯定会对360有所倾向,可另一方面,读者自己可以比较客观的看待,到底是真是假,我自己有判断能力。

这本书很好地传达出了一种互联网的理念——互联网免费的力量。360杀毒是国内第一款免费的杀毒软件,这种挑衅行业规则的行为遭到了许多竞争对手的抨击,也许网上许多360的负面新闻是其竞争对手找人做的。但不可否认,正是360杀毒的免费才逼得后来瑞星、金山这些老牌杀软也免费,也正是360杀毒,让许多网民能开心地用上免费的杀软。而360也正是靠这个免费集聚了一大批用户群,为他后面一系列产品的蔓延做好了铺垫。

其次,老周也着重讲了产品和用户之间的连接。一件产品做到最后是要给用户用的,用户的意见才是评判产品好坏的唯一标准。其中,做产品时的“微创新”让我印象深刻。做一个好产品打动用户的不一定是很多很多的功能,也许仅仅一项小的功能做到极致,做到让用户怦然心动,像win8优化了开机启动速度这种在技术员眼里不算问题的问题,结果就能有很多用户爱上了win8。

最后一点就是坚持了。我最近了解到许多成功人士的共性就是坚持,坚持说来容易,但难度其实非常大,不管做什么,能坚持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。

下面是一些我的一些书摘,分享给大家看看。

看一个人是不是具备创新力,先看一点,是不是敢想敢干。

1.做什么都不如做一件产品改变世界来得彻底。

2.要与众不同

3.没有人能打败趋势

4.看趋势,你得在它还没起来的时候就能看到。

5.有人说这是布局,我说没有人能聪明到高瞻远瞩,看到五年后发生的事情。所有的布局,都只不过是马后炮而已。

6.是啊,按照传统的经验来判断,哪里都没有错,但是你可能没感觉到,这个时代在发生变化。

7.从公司的角度来看,公司希望每个人都是发动机,是创新的发动机,是能够激励其他人热情工作的发动机。从个人的角度来看,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U盘,吸取知识、积累经验。俗话说得好:技不压身。

8.很多创新不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,而是从改善用户的体验出发。有时候企业做了一些自己觉得很不起眼的创新,但是给用户带来了一种新的感觉,一种冲击。一旦打动用户,这个小小的创新,有时候我称之为微创新,实际上一点都不“微”,可能会成为占领市场的巨大力量。

9.一个商业模式的基础是用户,没有用户,任何商业模式都是浮云。他们不知道一个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产品,本质是通过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。

10.用户的定义在我看来就是那些你能长期提供一种服务,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,能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。

11.伟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有巨大的用户基础。他们获得巨大用户基础的前提,是给用户提供了若干有价值的服务。

12.你若想先获得商业利益,就要先考虑如何创造用户价值。

13.我们判断一款产品好不好,不是看它能帮公司赚多少钱,而是看能帮助用户解决什么问题,更进一步,在为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用户是不是感到简单、方便,甚至能获得一种愉悦感。

14.用户是有辨别力的,只要你做了对用户有用的事情,解决了用户的问题,用户就会支持你。只要用户支持你,你就不用担心你的公司会死掉。

15.“我怎么觉得同行都不尊重你呢?”我说:那得看同行怎么表达尊重了。要是真的看不上我,他们都懒得提我。现在他们天天骂我,天天攻击我,还天天抄袭我的产品,这不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对我表示尊敬吗?

16.你的产品一定是让人去用的,用户每天用,就会有很多反馈,你就不断吸收反馈。

17.相反无论你的想法高明与否,我认为都不如用户的选择高明,所以任何美妙的想法,都不如先把它简单地做出一点点,拿到市场上做实验:一旦对了,你马上能看到增长,并能迅速跟进;一旦不对,你调整的成本也很低。

18.不要期望某一个版本带来革命,而是要靠很多小版本来实现革命。

19.在这样的时代,做产品一定要做减法,一定要找对一个点,在这一个点上做到极致,否则你什么功能都做,最后什么功能都不突出。

20.我选择产品其实很简单,就是不要让我去思考。

21.凡是用户提的问题,一定要追根述源,找到问题的原因,从用户的角度想解决的方案;凡是负面的信息,即使是对手的枪稿,也要找到可以改进产品的启发点;凡是竞争对手的产品,都必然有学习借鉴的优点。

21.《创新者的窘境》和《创新者的解答》

22.当你面对强手的时候,一定不要按照它的节拍跳舞,按照它的节拍跳舞你就死定了。你要想办法通过反向思维,通过逆向操作,在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上创造一种新的游戏规则。

23.齐白石说过一句话:“学我者生,似我者死。”

24.这就像一个人吃了七个馒头吃饱了,你就觉得第七个馒头很神奇,看是用什么特殊面粉做的。

25.技术不管是不是自己原创的,只要能给用户带来比别人好的、一流的体验,那么就是在创新,这种创新与做出核心技术同样重要。

26.所以,颠覆的力量一定来自那些老大哥们看了不屑一顾的事情,或者根本看不清、看不懂的事情,甚至是巨头们嘲笑的事情。

27.《柔道战略》

28.《定位》

29.面对互联网的免费大潮,你如果主动拥抱变化,主动自宫,虽然未必成功,但最起码刀还在你手里;如果你不拥抱变化,抱缺守残,那结果只有一个——被别人拿刀革自己的命,最后肯定不成功。

30.超出用户的预期,才能形成体验。

31.复杂变得简单,这是很重要的用户体验。

32.做产品必定是个痛苦的过程。用户永远是对的,我们不能对用户发脾气,有的时候甚至需要放下自尊,因为在用户面前,自尊没用。当你做出真正的好产品的时候,当你成功的时候,行业里就会尊重你。在行业里面,做出点成绩,你可以骄傲一点,但面对用户,你永远要放下身段,倾听用户的需求,甚至倾听用户的羞辱。我们都是这么走过来的。

33.用户拒绝产品的唯一理由是跟你无法共鸣,看了半天不知道它有什么用。

34.在大的功能上不会有很大的差别,用户感知的东西,往往是细节。这时候就要像设计师一样,敏感细腻地挖掘每一个小的地方。

35.很多时候用户选择你的产品不是因为各种高大上的功能,而是因为一个特别简单的理由。

36.用户用你的产品,最重要的是在问:你给我解决了什么问题?你让我觉得舒服的点在哪儿?让我觉得好用的地方在哪儿?

37.有两点很关键:第一从小处着眼,贴近用户需求心理;第二要小步快跑,快速出击,不断试错。我把这两点称为互联网上的“微创新”规律。

38.做产品不要在乎绝对数,而是要关注相对的增长趋势。

39.第二个数字,就是产品有很多环节,如果满分是1分,但每个环节我们都只做到0.8。你以为产品出来就是0.8分?错了,是0.8乘以0.8乘以0.8,总分是0.51。功能越多,数字就越小,产品失败得就越快。所以,功能更贵精,不贵多,要在每一个点上做到极致。

40.用户使用你的产品,只关心你做的是什么东西,能解决什么问题,根本不听你背后的理念。

41.产品最后不是拼功能,拼技术,而是拼体验。

42.好的想法是需要争论的,就像石头需要经过摩擦、磨砺、打磨,最后才能变得美丽光滑。这个比喻既是说团队也是说合作伙伴,他们都会有碰撞、争论、大吵

Post a Comment

Your email is never published nor shar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*
*